阅读历史 |

天水风华录(15)(2 / 3)

加入书签

剧情都得给“那方面”情节服务的不是?)……光阴似箭,一晃几个月过去,赵灵在铁剑门每日炼炼丹药,侍弄侍弄花草,藏经阁里闲读几本古籍,日子过得倒也逍遥自在。自从“回气贴”事件之后,赵灵从此便有了分寸,像是那般震动宗门之事也是再没有发生过。此后赵灵的表现可谓“中规中矩”,老老实实炼丹,按时交药,丹品的成色也是参差不齐,终是渐渐在人们的目光中“泯然众人矣”了。这正是赵灵想要的;他费了好大的功夫才渐渐从视野的焦点中脱身而出,重新回到一个不被人注意的“小透明”,这也是为了他的安全考虑最好的做法。只不过,赵灵的炼丹术,暗地里已经进展到了何等地步,也就只有赵灵自己知道了。但是,在赵灵眼中所谓的“泯然众人”、“不被关注”,落在旁人眼中,依然是“年仅六岁便跻身水房乙字号的炼丹天才”。是故,赵灵的这次“回家省亲”,自然是引起了青城山当地大大小小龙头势力的密切关注。……话分两头。赵灵此次突如其来的回家省亲,其真相,原是和朝内的一场“政局地震”有关。现在,但凡是听说过青城山这么个犄角旮旯的偏僻地方,还有着这么一支姓“赵”的宗族的人,便肯定也听说过,他们与如今在大玄皇朝内如日中天、权倾朝野的柱国赵氏之间有所关联。而事实也确实如此;本来以赵灵家的实力,想要攀附上铁剑门,可谓是千难万难;但赵灵年纪一到便顺理成章地取得进入铁剑门修行的资格,其中自然是少不了京城赵氏的关系。这么说吧,铁剑门是铁了心地要巴结赵柱国赵夔胤,甚至不惜年年自降身份向青城赵氏这么个小门小族示好,但这份“心意”是否传达到京里,谁也说不好。饶是如此,今年赵灵出阁这事儿,铁剑门还是表现出了高度的关注,否则以赵灵的身份,哪怕他失踪十年,也未必能让铁剑门出动一个人找他。这就是赵夔胤的威望。但现如今,曾经这位权倾朝野、炽盛一时的赵柱国,竟也是被卷入到一场不小的政治风波之中。要说起这件事情的起因,仍然是和大玄皇朝的“老朋友”,近千年都阴魂不散的“牧狄”之祸直接相关。“牧狄”,是大玄皇朝内部对于活动在皇朝边疆大大小小几十个部落的统称,他们有着一套独特的修炼方式,信奉祖神,巫术当道;他们相信通过某种神秘的图腾可以与无尽虚空中的祖先神达成某种奇特的联系,从而将祖先神的力量降于己身,但这种巫术一向被皇朝正统斥为异端邪法,是以了解的人也不多。而赵夔胤正是起身军旅,从一届武卒做起,一步一步往上爬才终于有了今天这个位置,可以说如今赵柱国的权力背后,是无数牧狄人的头颅。而就在近几年,传说牧狄之中也是出了一位惊才绝艳、天赋妖孽的少年,年纪轻轻便已有无敌之姿,两年内迅速崛起,很快便打遍牧狄无敌手,轻而易举地统一整合了牧狄各部落,各部落首领无论真心还是假意,纷纷屈服于他的王座之下,公举他为举世一任的“天可汗”,公然向大玄皇朝叫板。不仅如此,这位年轻人还一举联络了式微已久的“荒夷”,“禺羌”,“弱旦”,“句楼”等诸多蛮族势力,踏破玉门、剑指京师的意图暴露无遗。在这种情况下,自然是群情激奋,不管文臣武将纷纷上书进言,请求尽快派出一支堂堂之军,直捣黄龙,速速诛灭此獠,决不能让此子成了气候。众人皆是心惊,因为据传闻,那合纵连横的“天可汗”,不仅手腕了得,更是有当年大玄开国皇帝“武神圣君”的风采,决不能让此子成长起来!再加上,边关连年告急,大大小小摩擦一年能有上百场;戍边的将士神经都绷到了极点,边境一有风吹草动便立刻上书,军报雪花似的飞到京城,更是犹如火上浇油一般,令气氛压抑到了极点。但虽说蓄积了这么多压力,火山却迟迟没有爆发,因为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自己人微言轻,每一个人都在等待着一个人的表态,因为在这方面,如今只有他才最具有话语权。无数双眼睛都在死死盯着赵柱国,但赵柱国却迟迟没有发声。眼见着,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始终不曾到来,人们不满的情绪也是逐渐表露了出来,有关赵氏的各种流言蜚语也渐渐盛行;后来不知在何人指示之下,弹劾赵夔胤的文书短时间内突然激增,一时间声讨赵夔胤的行为成了主流,什么“养寇自重”“名不副实”“畏首缩尾”,一时间各种诋毁谩骂污蔑猜忌铺天盖地而来,人们压抑已久的不满彻底被摆到了桌面上,声喧尘上。面对此情此景,一直相当看重赵夔胤的圣君也是终于扛不住压力,在一次朝会上冷不丁要赵夔胤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公开表态,也算是给大家有一个交代。谁料到,赵夔胤这厮竟是完全无视圣君的一片苦衷,当着在场所有大臣的面,一个字一个字地说道:“此刻出兵,必败。”据说,当天晚上的时候,圣君的书房门口的那条马车道上,便被雪崩一般堆成山的文书塞得满满当当。这其中,九成九都是弹劾赵夔胤的奏折。面对如此巨大的声浪,赵夔胤闭门称病不出,彻底撒手一切军政事务,闭门不出,谢绝一切来往。而与赵府的门庭冷落形成鲜明对比的,时任“天都兵马大元帅”的尉迟龙城,临危受命,连夜调回京城,着立刻准备筹办出征牧狄之事,大小事宜一体具应,无需上奏,一时之间风头无两,门庭若市,可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