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1 / 7)
我真的是个很长情的人,小时候在对岸看到亚兰的马皇后,算得上是惊鸿一瞥,从此就对这个人物念念不忘。我掰碎再嚼透了到底是爲什麽喜欢,是缺ai的童年,还是那个角se生命力真的好旺盛。长大了其实心里早就有些鄙夷八点档的无厘头,也知道历史上的马皇后的一生,其实是蛮无味又寻常的甘於付出的nv子的一生,甚至是麻木或迟钝,从而不至於太不快乐。不过她去得早,si在了看见自己儿子们一个b一个不争气,恃强凌弱之前,si在了自己两个nv儿被迫早早守寡之前,si在了看见自己丈夫成了用活人殉葬的狂暴野兽之前。朱大三年後随他娘一起去了;御制纪非录写了朱二朱三鱼r0u百姓的行径;大nv儿宁国的丈夫因爲支持朱允炆被朱棣弄si,哪怕她哭着拽着自己亲哥哥的袖子,也改变不了命运,小nv儿安庆的欧yanl驸马则是si於着名的贩茶案。
有留存的g0ng词,记到送葬时,“瓣香同祝马如来”,y沉雨雷也是上天哀悼,过去了好几百年,人们还是念叨着她的贤良之名,焦x怀饼救夫君,检册缝衣忙军需,红板仓粮济学子,滹沱麦饭保旧臣。史书上也写,自她去後,“帝恸哭,遂不复立后。”,被讴歌成历经磨难的千古ai情,白月光,剑鞘,诸如此类。甚至有説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孝陵之孝字源於马皇后諡号孝慈。而这种种,祛了魅,仔细打量之後,我看未必。挺可悲的是,所谓不朽ai情,不过是不朽的贤妻样本,懂照顾,愿牺牲,能生养,没脾气。最简单的来説,所谓孝慈二字,在马皇后去世取了这个諡号之前,已经被用於朱元璋亲自参与编写的,御制孝慈录。这是一本规划礼教,提出嫡子要爲庶母服丧的教制书。起因于,朱元璋宠极一时的孙贵妃突然去世,没有儿子服丧,朱皇帝爲了让最小的嫡子朱五守孝特地让人编写了这一本书。话説到这,事情已然明了,到底是缱绻一生的二人情ai,还是乏味冷淡的贤妻标本,不用再多説了。我个人觉得,没有人天生愿意牺牲自己,成爲一个贤妻良母,处处得t,处处委屈。封建王朝的局限讨论过千百遍,男子眼光下妓nv圣母二元论也并不新鲜。在了解明白了这麽多后,我总还是会常常想,爲什麽,我会在意研究这位身不由己甚至对此麻木的贤妻。归根到底,还是影视剧的美化,美化她一个中年妇nv,不凴年轻美貌,依旧充满活力,不是行侠仗义就是直言劝谏。在外武功高强,回家小鸟依人,既救平民百姓于水火,又与帝王夫君ai恨纠缠难理清。这一切,都太美好了。
还是我太长情吧,关於她,研究这些没什麽值得研究的史料,找寻一些没什麽值得閲读的文字,成了习惯。回过头来,仔细想想当年不懂事的我爲什麽觉得那一瞥惊鸿到我记了十几年,是那些影视剧造成的幻影美好啊。我可能也难做到打破习惯,有时候还是想查查看看,有多少个平行世界的故事里,有一个她有着不同历史宿命的人生,有一个生机蓬b0,为自己而活的人生。既不是作爲贤妻的工具,也不是浪漫的幻影。但没大有,我也不指望有,我自己这麽多年,关於她也没有写出来什麽像样的文字。可我总还是希冀着,我可以找回童年惊鸿一瞥的初意,写出一个我心满意足的平行世界里平行的她。
世人都说封後是她一辈子最风光的一天,只有她自己知道从那一天她的人生开始清零。当初寒微中的挣扎求生,说回来算不上是悔教夫婿觅封侯,更何况当年的两厢情愿也远没有到一眼终身。一开始不过是你情我愿的交易,怎知此後时光蔓延,ai恨交织。
史书上说,她是大帅义nv,当年父亲托孤给好友,郭大帅待她亲的都和亲闺nv一样。马秀英当时看到编写她的这段就不由得笑出声,若真是亲闺nv一般,怎麽会嫁给皇觉寺讨不到饭的秃头和尚。至於自己的父亲,那更是连自己都不大清楚,印像中只有模模糊糊一个醉醺醺的身影把她带到郭府,当晚她就换上了行头,在郭夫人身旁做使唤丫头。战乱的年月,个个都自顾不暇,娘si得早,爹是酒鬼混子,她一个五六岁的小nv孩活着已是命大。
虽然元廷不支持缠足,但是江淮大户一个个的千金娇小姐还是缠的,郭大帅的亲闺nv是她从小带大的,十几岁的她帮着五岁的郭小姐缠足,当时她就想,这富贵命对於nv子不过是更重的金枷锁罢了。但十几岁的年纪也不是什麽事情都能想明白的,一双天足总归是让人指指点点,也难说清是习惯了羞愧,还是悟出了什麽後来才更明白的大道理。她没有缠足的命,只有配小厮的丫鬟命。她每天看着那些贩夫走卒从郭府门口经过,那臭汗黑牙就能让她退避三丈。所以啊,并不是丫鬟都是忠心耿耿,誓要侍奉主子一辈子的,而是其他的选择更加不堪与无望。有时候她在想,真要有那麽一天,就嫁给个新兵蛋子算了,倒不是敬他英勇热血,而是si得早,她早早守寡也落个清净。或者还有另一条路,给郭大公子当小妾。郭府虽不是什麽大户人家,但几房小妾还是有的,她一个下人也能看出人情冷热。郭夫人为了让郭大帅收心,免得再讨来几房,都让自己亲妹妹嫁了过来。就这样,j毛蒜皮狗p倒灶的事在这後院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