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下乡的姐姐回来了 第97(1 / 2)

加入书签

娜娜坐前头横杠,于鹏坐后面。

于鹏那小短腿,要跳上后面稍微有些吃力。

就只好让他上‘死车’。

就是他先坐上去了,然后于朵再上。

结果于朵上的时候忘了他在后头坐着,直接一个扫堂腿就横扫过去了。

还好,于鹏有经验。

他赶紧手抓紧,屁股前挪,身子一个后仰,避开了小姑的腿再坐直。

他爸妈偶尔也有把他忘了的情况。

可能大人都是这样的。

看得胡同里的人一阵笑。

这还真不是特殊情况。好多大人、小孩都干过同样的事。

于朵听到笑声才想起侄儿还在后头。不过她腿没扫到什么,那应该就没事。

在人来人往的胡同里,转头去看才容易出状况呢。

“小鹏,你没事吧?”

“没事儿。”

于朵和辛明宇约了在离这里远些的地方碰头。

离得老远,娜娜就道:“辛小二来了——”

也不知几时起,在于承、邱新梅、于凌嘴里,辛明宇就成了辛小二。

于朵道:“别瞎喊,叫辛叔叔!”

两边碰头之后,于鹏就换到了辛明宇的后座上去,一人载一个。

这是三月初了,哪怕是北国大地,也开始抽新芽了。

辛明宇道:“这天天在书房里看书,出来走走,尤其是往郊外走。看看星星点点出现的绿色也舒服啊。”

于朵道:“那是啊。案牍劳形,是得出来走动、走动才好的。”

她也觉得这样的踏青活动挺好的。

辛明宇道:“你是三月哪天生的啊?”

“三月二十八号,还早。”

路上看到有人在河边放风筝了。

看俩孩子仰头看着,辛明宇停下车,掏了五毛钱问人家买了两个家里自制的风筝和线。

他和于朵各自把自行车停好。

就坐在草坪上看着两个小的跑动着放起了风筝。

反正时间还早,让他们在这里玩玩也无妨。

辛明宇带着些喜色地道:“我听说前线战事推进得还算顺利,也许我哥他们很快就能回来了。”

如果没有其他大国直接参战,就不至于像抗美援朝一样打两三年。

那大哥的安全系数也就大大提升了。

他真的之前做了几晚上噩梦。

幸好,把精力投入学习后好了许多。

那之后,前线捷报渐渐传来,他的心才算踏实下来。

不过,也不打算再回到从前混吃等死的日子了。

于朵点头,“嗯,希望他们早日凯旋。”

少打一天仗,就可以少死不少人,也可以少花几百万。

那可是几百万啊!如今1刀能兑换15元人民币呢。

去年华国人均gdp才385元呢!

于朵原本对自己三月份的收入挺满意的。誊抄书稿挣了20元,废品站那里正常生意赚了20元。

至于古董那块,关大爷说也分她一半。当初买那五个盘子,她也凑了400的。

那就能分到200了。

结果一天军费开支几百万,直接把她吓到了。

干坐着无聊,辛明宇站起来捡了薄片状的石头和于朵一起打起水漂来。

他水平居然相当不错!石头在水里连跳了十二下才落下去。

于朵道:“没想到这么接地气的游戏,你也精通啊。”

“原来在你眼底我不接地气啊?”

“我们这种草根才接地气呢。”

像你这样,想上班就能去肉联厂这种好单位的厂办。

想考大学了,还能请到京大高材生当家教的,接是哪门子的地气啊?

于朵问戴着手表的辛明宇,“几点了?”

辛明宇抬手一看,“嗯,可以走了。”

于朵便道:“小鹏、娜娜,吃饭去了。”

那两兄妹跟附近的小朋友一起玩得还挺开心,风筝都差点搅到一起去了。

但还是去吃好吃的更重要。风筝可以回来再放嘛。

于是和小朋友们道个别,拿着自己的风筝回来了。

再度出发,辛明宇问于朵,“我记得你之前说想买手表来着?”

“不急,这个不是必需品。怎么,你有买手表的门路?”

她预备先买个收音机,方便听bbc。

辛明宇点头,“有哥们从广州那边回来,带了一些手表。如果你要,我可以拿到实惠些的价格。”

于朵摇摇头。

她手头就三四十块,买一个杂牌子收音机够了。

买手表,也得杂牌子的才行。

她更感兴趣的是去广州拿手表的门路。

这算是,走私吧。

不过,她自己收废品也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