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1章(2 / 3)

加入书签

地还礼:“见过吕郎君,不知吕郎君此来,有何要事?”

“要事谈不上,只是有个提议……”

吕公弼的语气随和,带着几分亲热,好似双方原本就是世交:“我家大人和狄三元,既然同至兖州为官,何不一路同行,彼此有个照应?”

狄青听得愣住,这吕家莫非把自己的脸送上来给人打?

狄进则微微一笑:“还是吕相公考虑周全,我作为晚辈,若是轻车简从,先一步去了兖州,反倒失了礼数,倒是这般同行,还能聆听吕相公的教诲,实在是一件幸事。”

吕公弼脸色微不可查地僵了僵:“狄三元太客气了,理应多多亲近,多多亲近!”

再说了几句没营养的话语,这位上马离开,狄青目送对方的背影,回过味来了:“哥哥,这吕家盼着与你同行,是因自家车队人多,担心你先一步到了兖州,掌控地方局势吧,何必如他的意呢?”

“不必争一时长短。”

狄进笑了笑:“况且我也想见一见那位曾经的宰执相公,路上确实是彼此了解的机会,何必拒绝呢?”

……

“狄仕林应下了?”

书房之中,吕夷简依旧在看书,眉宇间已完全恢复平日里的沉冷。

吕公弼知道,父亲近几日又把这位在科举里面写的文章拿出,细细品读,甚至连京师书铺售卖的传奇话本都不放过,拿来看了一卷,哪怕明显不感兴趣,还是耐着性子继续往后看。

显然,这位三元魁首,已经被父亲大人视为一名真正的政治对手,而不是之前随意安排的小辈。

有鉴于此,吕公弼也将刚刚与对方的交谈,仔仔细细地描述了一遍:“此人城府颇深,听说要与我们同行,不仅没有半分推拒,反倒表现得十分乐意……”

“老夫的目的,肯定瞒不过他,狄仕林到底有没有被激怒,三言两语间也看不出来,还得视一路上的相处……”

吕夷简淡淡地道:“无论如何,此人绝伦逸群,为后进之辈的魁首,你们要好好向他学习,不可因此去兖州的安排,对其生出毫无作用的偏见!嫉恨一个你现在还奈何不了的人,只会显得自己弱小而丑陋……”

吕公弼道:“是!父亲大人!”

吕夷简又把注意力完全放在手中的书上,微微皱起眉头,看着凶手设计的作案诡计:“现在的少年郎,都喜欢这种故事么?这有什么意思呢?”

……

一日后,车队正式从吕府出发,扶着吕夷简上车的吕公弼,意外地发现父亲在专心致志地看着第五卷,口中还喃喃低语着:

“这书有意思!很有意思!”

和神探同行,你们有福气了!

“这是歙州澄心堂纸;这是端溪龙香砚,配廷珪四和墨;这几支笔,都是宣城诸葛三副笔……”

林小乙介绍了一遍,咋舌道:“公子,俺怎的觉得不能收呢,吕家赠予的文房四宝太贵重了,听说都是宫中用的哩!”

狄进坐在进士游街的高头大马上,闻言微笑道:“正常还礼便是,也让我用一用贡品级别的文房四宝,写出来的文章是不是与众不同~”

在城北外碰头后,十人不到的狄家队伍,和三百多人的吕家车队会合,一路朝着兖州而去。

刚刚同行,吕公弼那边就先送来了礼物,并且一出手就都是最顶级的档次,林小乙平日里在京师里的铺子,都买不到这种品相的,自然被惊到。

狄进则并不奇怪。

北宋的士大夫,物质生活的品质往往分为两个极端,一类是追求奢靡享乐,并且引以为风尚,如西昆体就要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富贵气,另一类则是清贫简朴,以节俭为美德,这是儒家一贯的思想,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这两类人不能简单的划分为贪官与好官,但基本上,前者的官员品德低下者较多,后者的官员行为往往更加高洁,是可以确定的,历史上吕夷简与范仲淹的争斗,就是一场奢靡官员与清廉君子之间的较量。

后者完败。

现在吕家一上来就送如此珍贵的文房四宝,其实也是试探,并且是很符合彼此身份的试探。

狄进淡定收下,等待对方继续出招。

果不其然,吕公弼很快带着两人策马而来,亲热地道:“仕林兄,接下来一路之上,可要多多关照了!这是舍弟,久仰三元魁首盛名,催着我上来认一认!”

跟着他来的正是三弟吕公著和幼弟吕公孺,吕公孺年龄很小,面容里带着几分腼腆和怕生,吕公著则大大方方地上前行礼:“见过三元神探!”

狄进颔首评价:“良才美玉,华实并茂!好!”

吕公著一滞,觉得怪怪的,然后马上意识到,这不是长辈夸奖自己时的态度么?

偏偏对方的语气是这么的自然,哪怕年龄上是同辈人,但在这位三元魁首面前,自己兄弟确实无形中要矮了一大截。

果然接下来的交谈,重点围绕着对方的学业展开,考校完毕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