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臣的心尖啾 第106章(2 / 3)
金银财物孝敬吴王。
&esp;&esp;但实际上,就像是五路商会的名字一样,江南真正的五路命脉,从来都不在王亲官府手中。
&esp;&esp;沈溪年没有加冠,仍旧是少年气十足的绑发,高高束起的马尾藏着少年人独有的锋芒。
&esp;&esp;裴度选的是条带宽一指左右的锦带,缠绕束拢后,结尾留了两寸长的流苏垂在马尾束发的一侧,随着沈溪年转头打量欣赏的动作轻轻晃动。
&esp;&esp;他虚心求教沈溪年:“家主可知晓,若吴王谋反起兵,江南商贾最大可能会如何行事?”
&esp;&esp;沈溪年瞅了眼裴度,对这句家主称呼十分满意,下巴微微扬起:“那要看朝廷和吴王两边势头如何,谁又能给出让我们满意的好处了。”
&esp;&esp;“五路商会最开始成立的初衷不是垄断钱财商路,而是护卫家土。”
&esp;&esp;“我们的确是商人,但下面养着的却是无数百姓,也是这些同乡百姓的信任,才使得我们五家在这江南之地绵延至今。”
&esp;&esp;沈溪年此时说话的立场显然已经不是裴府的沈公子,而是江南金陵的谢家家主。
&esp;&esp;“谁能让江南百姓少受权力倾轧之劳,战乱之苦,谁能让江南大小商贾们在之后仍能维持、或是拥有更有盼头的前程……我们就选谁。”
&esp;&esp;就像当初商会暗自对裴度行方便,令吴王就此不敢让漕帮行事太过猖狂一样,五路商会不仅仅是领头的那五家大商贾,还有无数隐藏在江南河川溪流,大路小径中的商人,他们汇聚成了江南的血管,源源不断运输滋养着这片土地。
&esp;&esp;五路商会的存在并不是秘密,裴度之前并不是完全没有想过如何接洽商会领头的这五家,但却一直不得其门而入。
&esp;&esp;裴度轻叹:“若你们选了吴王,五路俱通,粮草顺畅,吴王将毫无后顾之忧。”
&esp;&esp;沈溪年知道裴度在想什么。
&esp;&esp;裴度其实并不在乎谁来坐这个江山,只要不是郑氏就行,但吴王会死在世子郑闵手中,而身世血脉不明的吴王世子显然坐不稳这个江山。
&esp;&esp;到那时,京城,江南,一国倾覆,又有哪里会是永远的桃花源?
&esp;&esp;如若裴度当真无力改变倒也罢了,最煎熬的是,他本可以。
&esp;&esp;沈溪年勾着裴度的手指:“好啦,船到桥头自然直,咱们有的是时间可以慢慢想将来。”
&esp;&esp;“现在,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要落实一下。”
&esp;&esp;裴度:“嗯?”
&esp;&esp;沈溪年凑过去,脸颊距离裴度很近很近,眉眼弯弯,眸光如星。
&esp;&esp;“既然要以谢家的名义给林府递帖子,那……我要以什么名义,来拜访你的外祖父呢?”
&esp;&esp;第80章
&esp;&esp;最终,拜帖之上,裴度准备金陵谢家家主未婚契兄的身份,因为仰慕林老的学识与名声,被沈溪年偕同前来拜访林老。
&esp;&esp;未婚,契兄。
&esp;&esp;嘿嘿。
&esp;&esp;沈溪年转头就把裴度的新身份吩咐下去了,让谢家上下都以先生称呼裴度,一应吃穿用度,银两花销都按家主夫人准备。
&esp;&esp;一家之主坐在太师椅里,唇角的笑容怎么都压不下来。
&esp;&esp;这可不是一封拜帖这么简单的事儿。
&esp;&esp;有了这层身份,之后恩公出入江南各处,可就是板上钉钉的名分了。
&esp;&esp;拜帖裴度准备亲手写,沈溪年看着裴度坐在那反复纠结,逐字斟酌,转头便去准备拜礼了。
&esp;&esp;林家在姑苏并不算是多么显赫的勋贵世家,但林老的名声却十分响亮。
&esp;&esp;当初林老告老还乡,在姑苏创建文津书院,教书至今。
&esp;&esp;文津书院不分四民,不论贵贱,即使是商人之子,只要能通过考核亦能入学。
&esp;&esp;这些年来,文津书院教导出了不少学子,他们大多数或许出身不佳,或许碍于朝廷现状并未选择继续科举,但不论如何,林老已然是桃李满江南了。
&esp;&esp;谢家也推荐了不少学生进入文津书院,此番谢家家主因为商会来到姑苏,前来拜访进来身体不好的林老,可谓是合情合理。
&esp;&esp;就是这拜礼要如何准备的确是需要斟酌的大问题。
&esp;&esp;按理来说,沈
↑返回顶部↑